回顾|环保组织污染防治行动实务培训会顺利举办 @北京

更新时间:2020-09-26
作者:环境巡护员在行动
9月21至22日,天津绿领环保组织在北京举办了“环保组织污染防治行动实务培训会”。

 

本次培训由“迈向生态文明 向环保先锋致敬”环保公益资助计划资助,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协办,旨在促进污染防治类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微信图片1

图:环保组织污染防治行动实务培训会合影 ,感谢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提供场地支持。

 
环保组织实地调研经验分享

 

作为专注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推动的环保组织,调查员在一线调研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与困难,但同时也能在反复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

 

微信图片2

图:丹阳,绿领环保调查员

 

天津绿领环保调查员丹阳分享了在推动海河流域“散乱污”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经验,并播放行动纪录短片(点我观看向与会伙伴更直观地展示行动现场及带来的改变。

 

随后,丹阳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议政府不同部门间建立信息共享渠道与联动机制;二是加强区域合作;三是开放公众或社会组织参与监督和治理的通道。希望通过这三点措施,提高解决污染问题的效率。

 

微信图片3

图:绿领环保组织编制了环境污染监督手册,梳理从发现污染问题到推动问题解决的流程经验

     

微信图片4

图:张晓磊,回归荒野生态保护团队

 

来自回归荒野生态保护团队的张晓磊老师分享了近些年来发现的西北地区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调查倡导的过程中引发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关注。

 

同时,在实地调研工作方法以及调研过程中风险防范等方面,张晓磊老师提出了“做好调研前期准备、需要对污染问题具有客观的判断力、对外传播时需实事求是、切莫收取他人钱财”等注意点。

 

微信图片5

图:胡敏,成都在河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

 

成都在河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胡敏指出了解政府与NGO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并希望探索: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中公众参与在地方层面的具体表现、环保组织和地方政府的互动、该互动如何推动具体环境问题的解决。

 

胡敏提出,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员需要去了解沟通对象的诉求以及内心可能的想法,以此确定更明确的沟通目标,帮助我们灵活地选择和调整对话的范围和内容,从而创造更有价值的沟通。

 

更精确的手段与法律风险防范

 

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用更精确的手段提高桌面调研效率及进行污染证据固定。

 

微信图片6

图:邓婷婷,国际环保组织 资深污染防治项目主任

 

国际环保组织的资深污染防治项目主任邓婷婷老师向与会伙伴介绍了在工作中会应用的两个遥感技术:谷歌地图(Google Earth)与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

 

其中,谷歌地图可以用于筛选实地调研地点,也可以用于对污染场地的初步分析,如:确定污染点坐标、粗略计算受污面积、受污地点和人居村落的距离等。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很好地对空间利用率进行分析,并呈现多种事物之间关系的演变。它可以深入地、精准地进行计算与分析,非常适用于严谨且周期较长的报告制作。

 

微信图片7       
图:刘丹,南昌青赣环境交流中心

 

关于遥感技术的应用,南昌青赣环境交流中心的刘丹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探索与实践经验——“河流体检”,即利用无人机对河流进行多光谱的影像采集,让河流水质情况一目了然。

 

刘丹指出若需要采集的影像不是大范围的,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小范围的影像采集工作,减少调研成本。同时,在巡河项目中,调研员可以将无人机设定为自动巡飞,扩大巡河河面的面积,提高巡河效率。

   

微信图片8

图:王国良,深圳市可飞科技有限公司 业务经理

 

在可视化大气质量移动监测方面,深圳市可飞科技有限公司王国良老师主要介绍了大气污染可视化移动监测的方案和相关设备。该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可将多种污染物的浓度可视化,并及时生成报告文件,方便调研员进行数据保存、整理与分析。

 

了解更多:绿领环保使用大气移动监测设备进行港口道路扬尘污染监督

    微信图片9

图:吴佩珍,中国政法大学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 环境律师

 

了解环保组织如何进行环境污染监督,也需要注意工作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控制防范。

 

中国政法大学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的吴佩珍律师在调研行动、媒体宣传以及志愿者管理等方面的法律风险防控做了具体的分享。其中,吴律师建议在调研过程中,调研员所使用的的取证设备,如无人机、录音笔等,需考虑非法入侵和隐私侵害问题;走访调研时,不要轻易向受访者承诺赔偿等,亦不要设计具有诱导性质的问题,以避免后续的法律责任。

 

同时,吴律师与现场伙伴就关于信息公开、调研受阻等工作中遇到的疑问进行了细致的交流

 

环保组织自媒体传播

 

在现场伙伴的实践经验中可以发现,更有影响力的传播,可以助力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微信图片10

图:杨凯奇,南方周末 绿色新闻部记者

 

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记者杨凯奇分享了自己的选题标准,所选中的话题希望涉及公共利益并包含以下要素(非全部):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同时,杨凯奇也提到,环保组织若希望突破公益圈层,将环保信息传递给更多民众,需要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学习如何将专业的数据与调查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

 

微信图片11    
图:丘美玲,天津绿领环保 传播主任

 

在环保组织自媒体传播议题上,绿领环保组织传播主任丘美玲也分享了在影像传播倡导方面的经验,主要探讨一线环保组织如何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影像尤其是视频短片的策划制作,如何使用图片助力传播倡导以及传播渠道管理上的思考。

在影像制作经验分享部分,丘美玲具体介绍了绿领环保自行策划制作公益短片的基本流程,以及设计、撰写视频旁白时可以考虑的要点。

 

更有效地使用社会条件

 

环保组织在污染防治的工作中始终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因而,如何利用社会条件,而非主要依靠技术手段来推进污染问题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微信图片12

图:陈立雯,零废弃村落 负责人

 

来自零废弃村落的陈立雯指出,垃圾问题实际上与人们的资源使用方式直接相关,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垃圾问题,就要构建一个合理的资源使用方式。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将垃圾分类的硬件与有效的行政管控相结合,制定和实施监管考核管理机制,将垃圾分类常态化。

 

“污染本身是跟人直接相关的。”陈立雯说道,“污染最终都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因此,她呼吁污染防治领域的伙伴能更多关注污染与人的关系,使用社会学或人类学的方法,如访谈、田野研究等去探索问题。

  

我们生存的家园环境,需要更多在地行动者共同守护。绿领环保希望通过本次培训会议,为环保组织同仁搭建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以期共同成长,一起更有力量!

 

 

 撰文|无为  编辑|跳  摄影|泰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