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领项目之滦河水安全】CCTV2经济半小时:《引来滦水浊入津》

更新时间:2013-07-25
作者:绿领环保组织


  
严重富氧化的水面。


  尾砂流入滦河。

  水面上漂浮着死畜。


       CCTV2经济半小时:《引来滦水浊入津》

  为了解决天津半个世纪以来所遭遇到的最严重的水荒,1983年,社会各界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打通了“引滦入津”工程引水渠道,将清澈的滦河水引进了天津。“引滦入津”工程也成为我国第一个跨区域引水工程。30年过去了,引来的滦河水还像当年那样清澈吗?天津人民何时才能真正拥有安全的用水环境?《经济半小时》记者沿着滦河河道进行了实地调查,一路走来,目之所及触目惊心。

  一、水流天津鱼留自家:水库竟成养殖基地

  “引滦入津”工程从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开始,通过输水干渠经迁西、遵化进入天津市蓟县于桥水库,全长234公里。5月17日,记者从北京出发,全程考察引滦入津工程的现状。记者首先到达的是潘家口水库与大黑汀水库,这是引滦入津工程的起点,也是天津和唐山的城市水源地。根据水利部2011年颁布的《关于公布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通知》,潘家口水库与大黑汀水库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水源地。然而在大黑汀水库,记者在库区的水面上,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养鱼网箱,大量养鱼的饲料,每天都在进行抛洒。

  河北省迁西县三屯营农民张中勐告诉记者,渔民每天给鱼喂食饲料两次,以后还要增加到一天四次。

  研究显示,网箱养鱼过程中投放的饵料和产生的鱼类粪便沉在水底,会导致氮磷升高,加剧水库富营养化。而一份调研报告也显示:大黑汀水库每年网箱养鱼饵料和排泄物中总氮、总磷排放量已占水库总污染负荷的近1/3,如此重要的水源地,却有着大大小小多个导致水源污染的网箱。由于网箱的数量众多,当地的居民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记者在水面上见到,每一个网箱的面积都很大,村民们说,水里养的这些鱼,是现在村里最挣钱的产业。一位村民指着自己最大的花鲢箱告诉记者,里面装了7000斤花鲢,预计产出价格在1万5左右。

  村民们介绍说,大黑汀水库水质好,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渔业养殖基地。不仅仅是网箱养殖,记者在大黑汀库区见到,这里已经成为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大小饭店林立,在水库的周围,已经和正在兴建不少的宾馆、度假村。同样,在位于大黑汀水库上游的潘家口水库周边,商业开发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记者在这个全国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的岸边,见到的是大大小小40多艘旅游船只,记者搭乘着快艇在水库里随意的行进,进入库区内部水域,除了航道以外,整个水面上基本都被网箱养殖所覆盖。记者在公开研究资料上看到,上世纪80年代,潘家口水库的透明度在十几米,水下清晰可见,但是2000年以来水库出现轻度富营养化,透明度很少超过4米,随夏季汛期温度升高可能达到中度富营养化,透明度甚至不足0.5米。在水利部2011年发出的《关于公布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本地区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工作,那么潘家口水库和大黑汀水库如此大规模的养鱼,难道就没有加管部门监管吗?

  根据记者调查发现,当地管理部门不仅不对水源地的网箱养殖进行制止,反而要向渔民征收费用,一个网箱需要向当地渔政缴纳50元钱。国家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但当地人透露,只要你缴纳一定的费用,你就可以在这个水库里随意养鱼,记者在潘家口和大黑汀水库采访两天的时间里也看到,岸边没有任何水源保护区的界标和标志,相关的法律法规,这里的百姓也毫不知情。至于监管部门的身影,记者在三天的采访过程里,也始终没有见到过。

  依托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河北的迁西县已成为华北地区第二大淡水养殖基地。对于滦河水源地的水质问题,迁西县忘得干干净净。采访中,当地百姓说得最多的是养殖的效益,天津千万户家庭的用水安全,始终无人提及。

  二、矿厂停产砂库依旧:尾砂流入生命水源

  滦河水从两座水库流出后,借道遵化市将最终进入天津。这段路上,滦河水又会经历些什么呢?

  沿河行进,记者进入了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的黎河段,黎河河道全长76公里,引滦入津工程在这里借用了50多公里河道进行输水。5月18日,记者结束了大黑汀水库的采访之后,进入了遵化市的黎河区域,进入河道之后,更多看到的,是两岸密布的采矿点和精选铁矿厂,而且,面积大小不一的尾矿砂库紧邻着河道。

  在离河河段的岸边,很短的时间内,记者的身上和脚上就布满了灰尘,河岸两旁的路面上也遍地都是尾砂,极易随着大风和降雨流入离河。记者在岸边随意抓起一把河泥,发现砂子的颜色发黑、呈粘稠状,其实这些就是铁矿砂的尾砂,而尾砂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降解,只可能长期存在离河河岸或随着河水流下下游。

  当地村民反映,这两年,在黎河的两岸遍布着大大小小的二十多家铁选矿厂,这些尾矿就这样被堆放在黎河的两岸。采访时记者也注意到,和潘家口、大黑汀水库一样,在黎河两岸见不到任何关于水源保持区的标识和警示。不过矿厂负责人说,现在管理严格,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处于停产的状态,记者观察设备的腐蚀程度,确实停产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这位老板告诉记者,由于当地政府的整治,这里的铁选厂关门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了,但是,对于尾矿的矿砂该如何处置,当地政府和矿场负责人都无动于衷。

  可见,虽然矿厂被叫停整顿,但两岸堆积的尾矿,现在是悬在滦河水质上最大的威胁。除了矿厂,黎河两岸现在还有6万多沿河居住的村民,也把黎河当作了垃圾场,污水池,这让引滦入津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禽畜尸体巨毒农药:水库敲响生态警钟

  5月19日,记者赶到了位于天津市蓟县龙虎峪镇境内的果何桥,桥下就是引滦入津工程引水渠,滦河水一路流淌,就是从这里正式进入天津境内,在桥头,记者首先看到的是卖鱼的场景。果何桥桥梁不大,但这却是一个交通要道。来往的车辆与游客众多,卖鱼的人透露说,这些都是河里的野生鱼。生意不错,他们还要不时地去河里取鱼。

  尽管果河桥就在天津市重点管理的于桥水库周边,鱼贩子们依旧在热火朝天的做着生意,热闹的桥头,竖立着一块于桥水库的管理规定,严禁在河流内捕鱼,但这些规定,鱼贩子们丝毫不放在眼里。一名鱼贩子告诉记者,基本每天都要到桥上卖鱼。时值中午,有些鱼贩已经将鱼卖掉,回家吃饭,而他们的交通工具则是破旧的柴油船。

  果何桥下游几公里就是于桥水库,引滦入津两百公里引来的水,就是从这里,正式的流入到了天津市唯一的湖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根据《天津市引滦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规定:在这个区域里,禁止使用炸药、有毒物质或者电网捕杀鱼类以及使用机动船只进行水产捕捞; 禁止饲养畜禽和从事集约化水产养殖;但是站在果何桥上,放眼望去,不时有柴油船往返,水面上还有养殖的鸭子。

  除此之外,记者还在果河桥的桥下见到了令人赶到沉重万分的画面。引水渠被各种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所包围,甚至还能见到腐烂恶臭的动物尸体,记者在引水渠边走了不到一百米,腐烂的动物尸体,记者就看到了好几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让人相信,这竟然就是天津市1300万市民的饮用水生命线。

  而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桥的两侧,各种警示标语标写得非常清楚,禁止在于桥水库境界区水域内钓鱼、毒鱼、电鱼、炸鱼或者游泳,但就在这些牌子的下面,违反规定的各种行为,就这样争锋相对的进行着。就在距离这个牌子不到30米的位置,就可以看到有一个养鱼的围栏,打鱼的渔船穿梭其中。

  离开果何桥,记者沿引水渠继续前行,在位于于桥水库周边的一个村庄里,记者看到,村民的生活污水,就是顺着这条不知名的小河沟直接排到了于桥水库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在准保护区内采取工程措施或者建造湿地、水源涵养林等生态保护措施,防止水污染物直接排入饮用水水体,确保饮用水安全。但记者在村庄里发现,水库两侧,现在是布满了农田和村舍,眼前的这条小河沟,成了村子里的排污沟,沿着这条小河向水库方向走去,记者看到了河岸的右侧,尽然出现了一个大型的养鸭厂,很多个花花绿绿的瓶子,堆积在河岸边。

  记者在河边随意拿起了一个瓶子,瓶子上清除地标注了“百草枯”的产品名称以及说明,该产品误服会引起中毒,会有致死性,有口、胸部烧灼感以及恶心、呕吐、胃痛等反应,而且该产品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勿服将会直接有生命危险。“百草枯”目前已被20多个国家禁止或者严格限制使用,我国也在逐步禁用百草枯。

  除了“百草枯”之外,记者还发现了另一种叫做“异丙草”的农药瓶子,中毒症状表现为抽搐、痉挛、恶心、呕吐等,同样注明无特效解毒剂。这个瓶子上还明确标注了注意事项:远离水产养殖区试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试药器具,废弃物应妥善处理,不可做其他用,也不可以随意丢弃。

  然而,记者在看到这个瓶子时,它就被随意地丢弃在这个河岸的两边,而瓶内的残留物随时可能顺着河流排进水库。在河岸边,记者找到了一位农田里劳作的农民,他告诉记者,这一亩多地,是他们家一年主要的经济来源,至于农药,他们一直都在使用。

  公开数据和研究显示,于桥水库位于天津市蓟县的东面,库区周边涉及7个乡镇,161个村庄,人口137073人,耕地面积将近13万亩,依据国家的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有关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停止或者减少排放水污染物等措施。但现在水库周边的大量残留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已经让水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源,目前,这里的水质仅仅只能附合国家四类水质的标准。勉强能够得上农田的灌溉使用。

  四、专家解读:跨省管理水源保护变空谈

  腐烂的动物尸体,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这一切足以让人震惊。就在今年1月底,天津市刚刚批复了《天津市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这最严格的管理,在当地基层管理部门的工作中,其实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保护水源的工作,究竟碰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的记者采访到了专家曹大正。

  曹大正,现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亲历引滦入津。曹大正说,15年前,滦河水水质的污染就引起了天津的担忧。2010年出台的《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大纲》显示:入库来水总氮、铁超标,不能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及饮用水要求,引滦沿线农业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的治理。而在天津境内,2008年对于桥水库的3 条入库河流水质监测成果表明:入库水体的营养盐含量较高,给水库带来较高的营养盐负荷,全年从库区水面打捞出菹草9.5 万m3,说明于桥水库的水生态系统出现问题。水质下降,水量也急剧减少。

  曹大正说,由于地理原因,潘家口、大黑汀水库虽然是天津城市水源地,但水库均坐落在河北省境内,而且水库存水主要为天津和唐山使用,当地无法使用,导致水库徒有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的名分,但运行30年来却迟迟没有被划定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导致相关法律根本无法实施。一个关系到千百万人饮水安全的工程,最后却落得了如此尴尬的局面。

  五、央视财经评论员:引滦入津30年期盼从浑浊到清澈

  对于“引滦入津”的尴尬局面,央视才进评论员张鸿给出这样的解读。他认为,像引滦入津这样的重要水源地20多年没有划定保护区,不能仅仅理解为一个尴尬的问题,相反,这是一个违反法律的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章明确就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做出规定,并且还专门提到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饮用水保护区的划定问题。2010年,国家环保、水利部门就曾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引滦沿线水质现状,并召开协调会议,要求天津明确生态补偿机制方案,河北省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然而,三年过去了,此事到今天也没有下文。于情可以商榷,但于法则是一个不容商榷的话题。谁在设定水源地保护区的问题上违法?谁应该由此承担水源地污染的责任?需要相关部门做出反思。

  张鸿还提醒大家,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四分之一,而天津只有我国人均的十五分之一,如此差的家底,天津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更应该拿出最严格管理的机制和魄力来。但滦河水进入天津之后,辖区管理的混乱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1983年9月正式通水到现在,引滦入津工程今年正好是30年,30而立,滦河水应该有一个从混浊变清澈的全新开始。